当前位置:主页 > 相关报道 > 正文
《世界日报》让「国家记忆」联结中美 拉近两岸

2018-06-15 12:43 刘放吾将军纪念网
《世界日报》2014年10月16日社论 
“国家记忆—中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合作”展览,15日起在美国华盛顿特区雷根国贸会展大楼威尔逊学者中心展出一周。协办展出的“世界日报”9月下旬登高一呼,推出“寻找CBI英雄中国远征军”,短短三周余,仅北美就找到十位年逾90、当年参与中缅印战场作战的官兵,并专访他们谈英雄战史。重温历史,英雄泣泪,令人动容!这场展览除了还原史实,表彰英雄,更凸显中美传统友谊,也有益促进大陆和台湾的联结。鉴往知来,对三方都有重要意义。
这次展出的史料,在可歌可泣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只是中缅印(CBI)战场部分,也是同盟国阵营中、美联手对抗日本的史实。所有展品都出自美国国家档案馆,是美国战地记者百分之百存真的历史原汁原味。忠于历史、还原历史,让更多人知悉中美在二战的合作历史;而那时的中国,是国民政府领导的中国,这些都具时代意义。
为什么说要“还原”史实呢?有两大意涵:其一,正如主办方之一威尔逊中心基辛格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所称,很多美国人不知二战中有中美同盟,两国曾是盟友,也不知中国远征军这段历史。中国其实是“被遗忘的盟友”,二战期间中国与美军联手对抗日本;但战后中国与日本的地位却互换,日本从敌人变成美国盟友,中国的贡献少被提及。这段史实自须予“还原”。
其二,半个多世纪来,台海两岸对中国抗战史的记载和诠释,因国共内战、两岸分治纠葛,很多地方未充分尊重史实。但随着大陆开放,当年蒋委员长领导下的抗日战争,近年逐渐浮现史实原貌。中缅印战区正是蒋介石亲自派遣的部队,这些史实战功自然也须“还原”。
“国家记忆”先后在台海两岸展出,让后人看到中国远征军在中缅印战场轰轰烈烈的贡献,譬如1942年在缅甸,中国远征军以不到一个团约800人兵力,在刘放吾团长率领下,击溃数倍于己的日军,拯救被围困的7500余名英军、美国传教士、记者和家属,缔造著名的“仁安羌大捷”。这些丰功伟绩如今还有健在的官兵亲身见证,事迹该被更多美国政治人物、智库、民众和华人知晓,并向这些老英雄们致敬。
展览也提供我们多层次思考。首先,是中美的历史关系。诚如戴博指出,二战时美国盟友是中华民国,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调纪念二战中美同盟,国共因素十分复杂。对照今天美中在东亚和许多国际事务上经常龃龉扞格,展览应有助提醒美国人鉴往知今;美中曾是盟友,利益相关,今后携手合作对彼此都利大于弊。
其次,中国抗战史半个多世纪来,两岸对历史话语权的争夺未断,到底是国民党或共产党领导抗战,抗战史该是8年或12年,谁的牺牲多、功劳大?这些史实应跳脱政权兴替,也无关大小强弱,事实俱在、铁证如山,忠于史实是任何政权、团体和个人都须服膺的信条。只有在样的基础上点滴累积,聚沙成塔,摒弃政治扭曲的“片面史观”,才能增进两岸同胞互信和团结。
“国家记忆”四个字寓意深远,中美都该强化这段记忆,珍惜友谊,促进合作;而中国尚处于分治状态,两岸政权和民众更不能失忆,遗忘、淡化或扭曲这些史实。谈历史更忌“内外有别”,作为统战工具运用。日本窜改侵华历史、拒不认错,让所有中国人不齿;同理,两岸各有偏颇扭曲的历史,今后也须合作逐步予“还原”,否则指责日本如何自圆其说?
“国家记忆”在台湾展出时,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等都到场参观,展览还曾在台北国防部展出一部分,正是唤醒中国军魂。史实更可视为两岸“脐带”之一,强化彼此联结,端视北京能否真心对待中华民国和其在抗战贡献的史实。只有表现自信,内外如一,两岸一家亲,相逢一笑泯恩仇,才能真正促进两岸互信和政治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两岸如能以合作抗日的历史共同记忆为基础,把“正视现实”“求同存异”“累积互信”等宣示,都从“正视历史”做起,譬如两岸民间开展历史对话、共同成立委员会,全面重新编纂抗战史等,都有助为两岸关系开展新篇章。
CopyRight © 刘放吾将军纪念网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 E-mail:liufangwugen#163.com(发送邮件请将#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