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建碑迎灵 > 正文
《联合报》缅甸仁安羌揭碑 远征英雄魂兮归来

2018-05-24 15:49 刘放吾将军纪念网
《联合报》特派记者 许惠敏/仰光2013年1月13日电
七十年前的中国远征军以不足一团的兵力,击溃日军,解救在缅甸仁安羌被围困的英军、美传教士及记者七千五百余人。当时领军的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后代、两岸的抗战专家学者等六十余人,搭乘包机重回现场,出席见证十三日的「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塔」揭幕。
「建碑除了了却家父刘放吾将军生前的心愿,更重要的,让父亲带出去战死沙场的两百多位子弟兵,得以长眠安息。」刘放吾次子刘伟民十二日晚在旅馆的欢迎晚宴指出,这是中国远征军七十年来在缅甸所建造的第一座纪念碑。
在洛杉矶经商的刘伟民说,父亲在世的时候没听他提战功,却常对他们兄妹们说,当年带出去的子弟兵却永远再也无法把他们带回来。看不到妻儿,见不到爹娘,年轻的生命为民族战死沙场,甚至尸骨无存。
刘伟民表示,二战之后,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墓地和墓碑都被铲平,用鲜血建成的功勋遗迹也被抹去;反观英国在仰光建立的国家公墓,即便战败国日本,也在战后透过各种途径,在全缅甸日军曾经作过战的地方,修建大量的慰灵纪念碑。但客死他乡的中国远征军,却魂归无处。
为完成先父遗愿,刘伟民和亲人结合国内外人士,排除万难,终于在仁安羌战役最激烈的五○一高地,建成这座纪念碑,并已于八日举行佛教开光仪式,希望大家永远记得这一段历史。
缅甸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及祭文《魂兮归来》
放下政治意识形态,两岸军界与抗战名将之后一同纪念入缅作战七十周年,并重温国军救英军的这段佳话。碑文由蒋中正孙蒋孝严题字,亲临现场见证揭碑仪式的还有来自美国马州的刘放吾长女刘伟华、女婿孙伯泉;来自中国的有周恩来侄女周秉德、抗日时领导救国文艺活动的郭沫若之女郭平英、淞沪会战时率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后遇刺身亡的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壮烈牺牲的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之子戴澄东。
台湾方面有退役中将陈兴国、前空军官校校长陈盛文中将等八位退役将官,及杜聿明中将之女杜致廉、中华民国国防部代表霍霈与会;身为台湾女婿的美国驻缅甸大使米德伟,也送花奠祭忠魂。
远征军以寡击众 … 保住抗日输血道
中国远征军是一九四二年至四五年国军抗日最艰难时期,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打通援华物资运输线,而派至滇缅印战场的抗日部队,是中国与盟军直接军事合作的典型。
一九四二年初,日军席卷东南亚,长驱直入缅甸,企图与纳粹德军会师中东,二月十六日仰光告急,为保卫中国唯一对外补给线,协同英军阻击日军侵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第五军、第六军及第六十六军合编为中国远征军,大规模开赴缅甸。
位于缅甸中西部的仁安羌(Yenangyaung)在缅语意为「油河」,战略地位重要,蕴藏丰富石油资源,成为日军侵缅的必争之地。
一九四二年四月,入缅英军总指挥史林姆将军( Williams J. Slim )下令破坏仁安羌油田,日占领油田企图破灭,此时英缅军第一师节节败退,以手写谕令希望当时正在曼德勒城清理防务的六十六军下新卅八师第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带团赶来接防并掩护其撤退。
四月十六日日军在仁安羌北屯冈(Twingon)建路障,也在平墙河双线封锁,英缅军无法接近水源所在的平墙河,饮水供应中断,战况紧迫,英缅师完全崩溃。
刘放吾接获师部命令,率全团官兵向平墙河挺进,同时派副团长曾琪随英军赴平墙河北岸侦察敌情、地形,并曾记下当时作战情况:从十七日至十九日与一一三团与日军鏖战四天三夜,八百多兵力折损二○二人,其中第三营营长张琦壮烈成仁。
十九日午后二时许,一一三团占领五○一高地,击溃油田区之敌军,救出被围英军约七千余人。
仁安羌一役,中国军队以不足一团的兵力击馈日军一师团,并将被围英缅一师救出重围,是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境外战役的首胜,也让国军长期对日长期抗战的输血道,不致被日阻断。
刘放吾率军救英 … 真相藏了半世纪
中国远征军一一三团以寡敌众在仁安羌为英缅军解围,是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在境外第一次挫败日本军队,对抗日穷途末路的提升国军士气、盟军对中国战力的评估,都有正面的重大意义。
战功绝口不提 退伍卖煤球
如此重要的战役,历史真相却因英、中两地不同的主客观因素,被隐藏了半世纪。即至今日,英文维基百科打入Battle of Yenangyaung(仁安羌战役),率中国远征军一一三团入缅,救出英军七千人及数百美传教士、记者的主将功臣,写的仍是新第卅八师师长孙立人,对实际领兵作战的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只字未提。
刘伟民细心保存着父亲当年击溃日军抢下的一面日军旗、日记及一封入缅英军总指挥史林姆将军致父亲的英文请援手令;学工程的他,相信证据会说话,广搜仁安羌战史数据,目的只有一个:让父亲刘放吾和父亲的子弟兵功勋,能写入青史。
新卅八师师长孙立人侄孙克刚在一九四六年写「缅甸荡寇志」,是第一部记述仁安羌大捷的书,但书中不仅对战况时地的记述诸多错误,对运筹帷幄的刘放吾亦只字未提;而后引述者以讹传讹。
刘放吾身为孙立人下属,只知服从上级,不对外界道听涂说多做解释。而后孙立人遭蒋介石软禁,刘从此更绝口不提过去战功,退伍后卖煤球维生。
在战争史料方面,由于当年仁安羌战后,部队忙转进撤退,中方仅有一份关于刘放吾解放英军之战报,却也因战报遗留南京封存多年。直到中国改革开放,史料出土加上老兵现身说法,真相渐渐浮出。
大捷五十周年 撒切尔致谢
仁安羌大捷五十周年前夕,英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一九九二年访美时,特别在芝加哥会晤刘放吾将军,感谢刘率兵解救英军壮举;国民党政府方面在仁安羌大捷后,肯定刘放吾功勋并由蒋中正颁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执照,但奖章一直到五十年后,才送至高龄九十三岁的刘放吾手中。
一九九四年六月,刘放吾病逝洛杉矶。二〇一二年,刘放吾过世十八年后,马英九「总统」追颁「总统褒扬令」,肯定刘放吾抗日安攘、驰援缅仁安羌英军,为国家立下显赫战功;此外,本报去年九月报导仁安羌幸存老兵跨海谢恩故事,对刘家更是莫大安慰。参与仁安羌之战的李玉昆说,他卫排班长未上前线作战,但刘放吾团长的指挥若定、对仁安羌解围战斗结束后的英军撤退,仍记忆犹新。
大陆研究远征军的权威邓贤说,「越走进历史,付出最多的往往是小人物!」
CopyRight © 刘放吾将军纪念网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 E-mail:liufangwugen#163.com(发送邮件请将#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