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辞正文:
马前总统,周行一周前校长,周惠民周主任,各位前辈,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亲朋好友,大家早安,大家好!
我们的抗日战史,基本上分为三大块,一是「正面战场」,二是「敌后战场」,三是「国际战场」。海峡两岸基本上聚焦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而关系到同盟作战的「国际战场」,也就是远征军的这一部份,在过去却很少受到关注。
中国远征军从入缅作战䦕始,前后历时三年零三个月,而政大这个硏究计划,原定从2017年4月到 2020年 7月,也刚好整整三年零三个月,就算它是巧合吧 。最后因为疫情,再延后了一年。
这个计划是 2017 年由马英九马前总统倡议,在政大人文中心,周惠民主任精心策划下,邀集史学界的菁英,共同编撰「中国远征军系列丛书」,主要目的,就在彰显中国远征军,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贡献。
如今大功告成,可喜!可贺!
记得 2014 年,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Rana Mitter出版了一本着名的畅销书《(Forgotten Allies)被遗忘的盟友》,这本书让我们读来,特别心酸。
抗日战争,我们中国军民伤亡二、三千万人,财产的损失无数无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最后换来的,却是被世人所「遗忘」。
「被遗忘」已经是够凄凉的了,如果历史还要被扭曲、甚至被丑化,那我们又不知该作何感想!
让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1942 年4月,中国远征军第 113团在缅甸仁安羌,以800余人的兵力,击溃数倍于己的日军,解救了被围英军 7500余人,「仁安羌大捷」震惊中外,国内外的媒体大肆报导。当时盟军在亚洲一路败退,不敢相信击败日军的会是武器装备最落后的中国军队,誉为「传奇」、赞为「诗篇」。
那我们看看,被救的英国人,他们又是怎么说的:
英缅军司令斯利姆将军在仁安羌战后14年的 1956年,出版的回忆录《 Defeat into Victory (反败为胜)》中写道,中国军队没有时间观念,借口官兵缺水,将发起攻击的时间一再推迟,最终「英军编成纵队,未经激战、自行走出来」。
再看看缅甸战区总司令亚历山大,在他 1962 年出版的回忆录,却更干脆,直接写下:「中国军队从未赢得过一次对日作战」。
事实上,仁安羌决战当天,中、美、英三国最高指挥官,都在瓢背的史迪威前方指挥所,每个人都担心英军会被击溃。没想到,国军第 113团竟然击败日军,救出英军。当时亚历山大与斯利姆都在场,不可能不知道。更何况,两个人的回忆录,都是在战役十多年之后出版的,更不可能说「不知道」。
「仁安羌大捷」幸存老兵,英国退役上尉费兹帕特里克,在他出版的《Chinese Save Brits-in Burma(中国人救了英国人──在缅甸)》这本书里面,有这样一段描述:
「中国军队在这次行动中重创了日军在缅甸的迅速推进,以至于日军必须停下来等待后援,而英国的战史却刻意忽略了这次战役。中国军队打乱并延阻了日本军队精心准备的进军计划,为混乱不堪、忍饥挨饿的残余英国军队向北脱逃提供了仅有的一次机会。
亚历山大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刻意贬低了中国人的作用。在『亚历山大回忆录第七卷 – 缅甸』(第93页)他写道『中国军队从未赢得过一次对日作战』,但我亲眼目睹的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已故刘放吾将军率领的中国远征军第113团这场华丽壮观,犹如史诗般的仁安羌之战,我是重要的且仅存的见证者。
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间,我一直在讲述这个故事,但却被历任首相和国防大臣一再否定。」
当年亚历山大和斯利姆,是英军在缅甸战区最高的指挥官,为了大英帝国和他们自己的颜面,或是英国人的优越感,无法接受英缅 1师被中国军队解救的事实,而选择在战后各自的回忆录里说谎。当时亚历山大是上将,斯利姆是中将,两人后来都当到元帅,他们说的话就是历史,他们说的「谎言」也是历史。
我们中国远征军第 113 团,以伤亡过半的代价,解救了7500 余人的英军,换来的不是感激,甚至还赔上了我们中国军队的形象,真的是「情何以堪」!
1942 年仁安羌大捷 50周年前夕,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到芝加哥,特别会见刘放吾将军,代表英国政府和人民,感谢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指挥所部解救英军的壮举。为表示至高的谢忱,返回英国之后,还特别嘱咐,时任英国国防部长的马尔康‧芮夫金 (Malcolm Rifkind) 代表英国官方,正式致函刘放吾将军表达谢意。这段历史的遗憾,终于得到了弥补。我第 113团官兵的在天之灵,也得到了安慰。
以上我举的只是一个例子,相信我们抗日战史上,还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例子?
所以,如果我们不想成为一个「被遗忘的盟国」,我们就一定要有一部我们自己的历史。不是小说,不是神话故事,而是一部经得起考验,「真真实实」的历史。
今天我们这部「中国远征军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丛书的完成,正是为我们抗日战史「国际战场」的部分,立下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对得起我们的前辈先烈,对得起我们的后代子孙,意义非常非常重大。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感谢大家的参与,更要感谢过去四年来大家共同的努力和支持。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远征军,我们的前辈和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这部历史。
他们为国家、为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将「永垂青史」!
谢谢大家!